黑土地是世界公认的“耕地中的大熊猫”,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安全压舱石”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受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及不合理土地利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黑土地面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减少、黑土层变薄、生态功能退化等多重威胁,严重制约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将黑土地保护提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标志着黑土地保护进入法治化、科学化的新阶段。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凝聚国内外黑土地保护领域的研究力量,推动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水土保持学报》2026年第2期拟设立“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栏,聚焦黑土地保护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实践模式,为黑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本专栏旨在聚焦黑土地保护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问题,报道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前沿技术方法,探讨有效保护模式与政策机制,为遏制黑土地退化趋势、提升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专栏主题
本专栏围绕黑土地保护的全链条研究,重点征集以下方向的原创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1、黑土地退化机理与过程:侵蚀(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发生机制、动态监测与预报模型;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过程与碳循环机制(衰减规律、稳定化过程、关键驱动因子);土壤结构劣化(板结、压实、黑土层变薄)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土壤生物多样性演变、功能活性变化及其对退化过程的响应与反馈机制。
2、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模式:免耕/少耕、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高种植、条带耕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模式的作用原理、效果评估、优化与应用;不同农作模式下土壤健康效应(物理、化学、生物)评估、优化模式构建及长期效应评估。
3、黑土地地力提升与保育技术:有机物料(秸秆、有机肥、绿肥等)还田技术及效应;生物炭、土壤改良剂等材料的应用与效果;精准施肥与养分管理;土壤生物(微生物、线虫、蚯蚓等)调控与地力提升。
4、黑土地保护与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如梯田优化、植物篱配置、径流调控);侵蚀沟综合治理技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模式;退化黑土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5、黑土地质量监测与智慧管控: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指标快速检测与评价方法;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黑土地保护大数据平台构建与应用;黑土地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
6、气候变化与黑土地响应:气候变化(温度、降水、极端事件)对黑土地关键过程(侵蚀、有机质周转、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等)的影响;黑土地保护措施的气候适应性评估。
二、特邀专家
本专栏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张光辉教授、沈阳农业大学范昊明教授、西北大学王春梅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王军光教授担任组稿专家,负责稿件的学术指导与质量把关。
三、稿件要求
(1)研究类型: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技术方法创新及应用案例。
(2)内容要求:数据详实、方法科学、结论明确,具有学术创新或实践指导价值。
(3)格式规范:参照《水土保持学报》投稿模板(官网下载),篇幅建议10000字左右。
(4)语言要求:中文。
(5)学术诚信:未公开发表,严禁学术不端行为,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刊审稿流程。
四、投稿方式
(1)请登录《水土保持学报》官方网站(www.stbcxb.com.cn),进入“在线投稿系统”,选择“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栏”或备注专栏名称提交。
(2)电子邮箱:stbcxb@nwsuaf.edu.cn
(3)联系电话:029-87012707 029-87092114
五、重要日期
(1)截稿时间:2025年10月30日
(2)在线时间:投稿3个月以内中国知网网络首发
(3)刊出时间:2026年4月28日
我们诚挚邀请并热切期待国内外致力于黑土地保护事业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保护好、利用好珍贵的黑土地资源,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